类别: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:2025-10-28 浏览: 次
在意大利举行的首站比赛中,双人滑组合于小雨/张昊的新节目《丝路幻影》成为焦点,该节目以敦煌壁画为灵感,将丝绸之路的历史叙事与现代花滑技术结合,开场连续两个高难度抛跳稳落冰面,捻转托举的同步性亦达到国际一流水平,教练组透露,编舞过程中特邀中央美术学院专家参与服装设计,运动员服饰上的青花纹样与冰面投影的敦煌藻井图案相互呼应,构建出“流动的东方美学”。
冰舞项目同样亮点频现,王诗玥/柳鑫宇的组合以重新编曲的《太极》迎战,将太极拳的刚柔并济融入接续步与托举动作,国际裁判组对其“用刃深度与音乐节奏的精准契合”给予高度评价,柳鑫宇在赛后采访中表示:“我们希望用世界通用的体育语言,讲述中国人对‘和谐’的理解。”
此次选曲策略的背后,是中国花滑长期国际化探索的深化,自申雪/赵宏博时代起,中国队便尝试将《黄河》等民族音乐推向国际赛场,新一代选手更注重文化符号的现代表达——例如男单小将金博洋的短节目《山海经·逐日》,通过电子音乐重构神话意象,配合跳跃动作展现“夸父追日”的磅礴气势。
国际滑联技术专家安娜·科莫娃指出:“中国选手正打破‘东方元素等于柔美抒情’的刻板印象,其节目兼具技术风险与哲学深度。”欧洲体育频道更在转播中插入中国水墨画特效,称其“为花滑艺术提供了新的美学范式”。

尽管艺术表现广受好评,中国队在技术稳定性上仍面临挑战,女单选手朱易在法国站比赛中因勾手三周跳存周问题损失技术分,暴露出高强度赛事下的体能分配难题,部分西方裁判对《二泉映月》等曲目的文化背景理解有限,可能导致艺术分波动。

对此,领队李琰强调:“模拟考的意义正是发现问题,我们已组建跨国编舞团队,针对国际评分规则优化衔接编排。”值得一提的是,17岁的双人滑新秀杨易溪/邓舜阳首次国际亮相便闯入前十,其融合川剧变脸元素的自由滑,虽在抛跳落冰时出现失误,但新颖的叙事结构已被多国教练列为研究案例。
本次欧洲之行不仅关乎竞技成绩,更与中国“冰雪文化走出去”战略紧密相连,据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透露,2025年将启动“东方冰韵”全球巡演计划,联合敦煌研究院、中国歌剧舞剧院等机构,打造花滑与非遗结合的商业演出。
意大利站赛事期间,中国驻当地使馆同步举办了“冰雪丝路”文化展,通过花滑服饰、音乐手稿等展品,向欧洲观众阐释节目背后的中国故事,这种“体育+文化”的联动模式,或将成为中国冰雪运动国际传播的新路径。